当前位置: 首页 > 伤感散文 > 正文

风筝飘舞的时节(外一章)

来源: 文学汉字网 时间:2021-07-09

 

春风又绿江南岸,纵然有时乍暖乍寒,天气仍然是一天比一天暖和。到了阳春二、三月,又是风筝飘舞的时节,晴朗的天空中,不时可以望见飘来飘去的风筝,若是逢周末假日,中小学生放了假那会更热闹。仰望蓝天,那么多轻盈飞翔的五颜六色各式各款的风筝,好似天女散花,争奇斗艳,让人目不转暇接。看,那些飘飘欲仙的是《西游记》人物风筝——美猴王、哪吒、猪八戒,还有白骨精;而那些蝴蝶风筝、老鹰风筝、蜜蜂风筝,喜羊羊大灰狼之类风筝,沐浴在春风中,更是活灵活现,栩栩如生。望着那些荡漾着欢笑、沉浸在兴高采烈之中的孩子们,我仿佛也回到了那逝去的童年。

放风筝,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。风筝在古代称纸鸢,相传是汉初大将军韩信发明的。楚汉相争两军对垒之际,有一次,韩信指挥部下,对敌发动心理战,大量放飞系上竹笛的纸鸢于夜空,风吹笛响,声声凄凉,如怨如慕,如泣如诉,唤起了楚军将士思乡离愁,瓦解了军心和斗志,功用可谓不小。

小时候,我同其他孩子一样,也喜欢放风筝,不过风筝是自己动手做的,不像如今的小孩,几乎都是花钱买来的。

那时候,风筝式样不多,都是纸糊的,还没用上花花绿绿的布料或塑料薄膜。我们找来竹片,破成细细的小竹条,削薄,然后用棉线把竹条拴扎成“王”字或“工”字型框架,再用白纸,很好是又薄又结实的宣纸,糊上浆糊粘到竹架子上,拴上结实的线,很后还要剪些纸条做成尾巴,粘到风筝上,这样一只王字风筝或瓦片风筝便大功告成了。有的大孩子,那时还能糊八角风筝,着实让我羡慕不已。

风筝做好了,我们往往呼朋唤友,迫不及待地跑到野外山坡上放飞,还要比赛看谁的风筝飞得更远更高。当看到自己扎的风筝慢慢随风飞上了蓝天,在天空自由地翱翔,不用说是何等的喜悦。在不上学的日子里,我们放风筝常常废寝忘食,饿着肚子也无所谓,直到家里的大人跑来催促好几次,才极不情愿地收兵。

岁月无情,往事如烟,如今胡子一大把,童心早已泯灭,放风筝只能是记忆中的往事了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萤火虫•青蛙和蝉

鲁迅先生的《华盖集》中有一篇叫《夏三虫》的文章,谈的是蚤、蚊、蝇的事,我要说的是萤火虫、青蛙和蝉,算新夏三虫吧。

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重庆杨家坪,还是一处被乡村包围的集镇,人少房旧,四周一派田园风光,每逢盛夏晴朗的夜晚,在街头房前屋后纳凉的时候,在朦胧的月光下夜色里,总能看见许多闪烁不定的“小灯”在游动,星星点点,明灭可见,那是可爱的萤火虫在翩翩起舞。还会听到知了的长鸣以及田野上传来的此起彼伏气势恢宏的蛙声。人们委实就是置身于南宋词人辛弃疾勾画出的迷人的田园景色中:

“明月别枝惊鹊,清风半夜鸣蝉,稻花香里说丰年,听取蛙声一片。”

儿时的我,也曾和小伙伴一道,拿着竹竿去粘知了;也曾在缀满繁星清风徐来的夜晚,打着火把到田埂上池塘边捕捉青蛙;也曾“轻罗小扇扑流萤”,不过挥动的是蒲扇竹扇。

岁月如梭,这些年来,杨家坪在不停地拓展,日渐繁荣。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,多少新的工厂机声隆隆,多少高楼拔地而起,鳞次栉比,居民倍增。故乡面貌日新月异,早已今非昔比,连原乡土著的我,也往往难以回忆起它当年的模样了。

如今,初夏仲夏之夜的杨家坪,再难看到那闪烁不定、时明时暗的流萤,再也听不到那此起彼伏预兆丰年的蛙声了。萤火虫、青蛙已远我们而去。不过,年复一年,街头巷尾,从夏到秋,蝉声依旧。大致有树木的地方都能发现蝉的踪影,都能听到它那长长的高亢的歌声。

萤火虫飞走了,蛙声消逝了,也许这是城市扩展社会进步带来的必然,有得有失,对于早已人过中年的我虽不至于惘然若失,可是对于今天住在城里的孩子们呢?他们离大自然更远了,难以听到天籁之声,不也是件遗憾事吗?

不过,我仍怀念那萤火虫飞舞蛙声蝉声交织的杨家坪夏夜,怀念那远去的童年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 2012年春三月

癫痫病北京医院
北京哪家医院看癫痫很好
哈尔滨癫痫病医院在哪里

热门栏目